将产业规划在西咸新区的您
可曾畅想过2025年后的样子?
西咸新区
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第七个国家级新区
也是首个以“创新城市发展方式”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
《关中平原城市 群发展规划》
大西安都市圈
也许不久的将来
3D打印等公司与你咫尺之遥
又或者公司隔壁就有全国知名创客中心
企业所在园区荣为省级、国家级孵化器
《西咸新区产业发展规划(2019-2025年)》
发布
共计324页的规划
涉及产业发展
人才引进
重点工程
等方方面面
向大家清晰地“描绘”出
西咸新区未来的样子
推动“6+1”主导产业跨越发展
加快四大特色经济融合发展
实施六大重点工程
保障措施
……
这份“大容量”的规划
竟都是满满的“硬核干货”
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城市
长信科技产业园梳理了部分规划内容
今天
就让我们一起来给2025年后的西咸新区画像吧
目 标
六大千亿级产业2025年达6000亿元
◆ ◆ ◆ ◆
对具体发展目标进行量化
除了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相关指标外
规划中还有这些数据
令人振奋
六大千亿级产业到2020年突破2200亿元,2025年达6000亿元;
高端人才引进数量到2020年达到5万人,到2025年达到10万人;
引进优秀创业团队和创新团队数量到2020年达到300个,到2025年突破800个;
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数量到2020年达到50家,到2025年达到150家;
引进1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数量到2020年达到20个,到2025年达到50个;
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数量到2020年达到60个,到2025年达到200个;
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到2020年达到20家,到2025年达到100家;
引进中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到2020年达到100个,到2025年达到300个。
定 位
◆ ◆ ◆ ◆
围绕“创新城市发展方式”主线
未来的西咸新区
将以建设大西安新中心为目标
两年打基础
五年大发展
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:
依托丝路科创谷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、西部科学城等创新载体,积极吸引全球顶尖实验室、研究院所、高校、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,打造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。
国家高质量发展产业示范区:
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统领,以高端、高质、高新为特色,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、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,塑造高质量发展的“西咸模式”。
“三个经济”创新发展示范区:
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,将西咸新区建成国际化航空物流枢纽、陕西对外开放的门户,促进国际化要素流动,打造新区产业发展新引擎,建成“三个经济”创新发展示范区。
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:
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、智能装备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支撑全球硬科技之都、中国新经济之都建设,构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。
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旅游产业高地:
依托西咸新区周、秦、汉历史遗存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,以文化旅游为核心,通过重大项目带动,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。
内陆地区产业开放合作高地:
以陕西自贸区中心片区、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为平台,以发展枢纽经济、门户经济、流动经济为主要方向,打造内陆地区产业开放合作高地。
布 局
一轴、 五新城、一园
◆ ◆ ◆ ◆
依托新区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现状
与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
西咸新区将形成
“一轴、 五新城、一园”
的“151”产业发展空间格局
一轴:
即大西安新轴线,纵贯空港新城、秦汉新城、沣东新城中心区域,串接临空经济区、自贸区、能源金贸区、科技 统筹区、文化生态区等重要功能区,以聚集企业总部为目标,重点布局总部经济、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,打造西咸新区产业发展主轴。
五新城:
以空港新城、沣东新城、秦汉新城、沣西新城、泾河新城为载体,形成产业发展组团。
空港新城
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,放大“临空+自贸+保税 +跨境+口岸”以及第五航权的叠加优势,以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为核心,重点布局临空制造、临空服务、临空物流等产业,打造临空之城。
沣东新城
依托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,发挥大西安新中 心新轴线核心区的重要作用,重点发展科技研发、总部经济、商贸服务,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和智能制造产业,打造总部经济、科技研发和现代商贸之城。
秦汉新城
发挥区域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,依托现有产业,重点布局文化旅游产业,积极发展健康服务和先进制造业,打造文化、健康和智造之城。
沣西新城
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、丝路科创谷、西工大翱翔小镇、“硬科技”小镇等科技创新载体,重点布局科技研发和电子信息产业,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,打造科创和现代信息之城。
泾河新城
发挥区域生态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势,依托乐华城、茯茶小镇、崇文景区、农业示范园区等产业载体,重点布局文化旅游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,积极承接制造业转移,组团式发展先进制造业,打造现代田园和先进制造之城。
一园:即能源金贸区,依托区位优势,发挥大西安新中 心、新轴线核心区的重要作用,重点发展总部经济、金融与人居 配套,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、文化创意产业,打造大西安新中心 中央商务区和大西安国际高端社区。
对于5G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虚拟现实、数字创意产业、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前沿产业的运用,也有详细的规划。
产 业
将新区建设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
◆ ◆ ◆ ◆
推动“6+1”主导产业跨越发展
加快四大特色经济融合发展
实施六大重点工程
构建高端、高质、高新为特色的
实体经济、科技创新、 现代金融、人力资源
四位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
“6+1”主导产业
先进制造
统筹产业链研发、制造、应用各环节,增强产业协作配套能力,推动先进制造装备研制与产业化应用,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制造装备、新能源新材料、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。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、高端化、绿色化方向发展。
到2020年底,先进制造业营收达到700亿元,2025年突破1300亿元。
电子信息
加快发展集成电路、智能终端、新型显示、军工与行业电子设备等电子信息硬件产业,大力发展大数据与云计算、高端软件服务、物联网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,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,创新发展下一代通信网络、虚拟与增强现实、数字创意与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前沿产业。
到2020年底,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达到700亿元,2025年突破1300亿元。
临空经济
发挥西咸新区在区位、交通、资源等方面的优势,紧抓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和“临空+自贸+保税+跨境+口岸+航权”的叠加优势,结合自贸区发展需求,以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为目标,着力推动航空企业总部聚集,大力发展临空偏好型制造、临空指向型服务和临空枢纽型物流等外向型产业,打造国内一流的临空经济产业集群。
到2020年底,临空经济产业营收达到300亿元,2025年突破1000亿元。
科技研发
充分发挥大西安科教、军工资源优势,鼓励高校、院所、实验室、大中企业研发部门等科研主体设立研发服务机构,对外提供专业的科技研发服务。以国际 技术交易市场为枢纽、以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为门户,推动科技服务和产品向全球流动,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服务、技术交易服务 和专业技术服务,推动科技研发产业规模化发展,建成大西安科技研发副中心。
到2020年底300亿元,2025年达到700亿元。
文化旅游
围绕大西安建设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,依托区域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,以全域旅游为主要方向,以“旅游+”为抓手,通过要素资源整合,推动旅游业“全要素、全行业、全过程、全时空、全方位、全民化”发展,重点发展历 史文化旅游、滨水生态旅游和休闲体验旅游产业,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,建成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旅游产业高地。
到2020年底300亿元,2025年达到800亿元。
总部经济
以五大新城核心区、能源金贸区和陕西自贸区西咸主体功能区为承载,发挥区位、产业、政策以及自贸区功能优势,面向国内外企业,吸引企业机构法人总部、区域总部、功能总部和中小企业专营中心入驻,重点发展在岸和离岸总部经济,打造具有西 咸特色的总部经济集群。
到2020年底,总部经济规模达到200亿元,2025年突破1000亿元。
都市农业
以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,推动“美丽乡村”建设,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目标,以西咸新区全域为承载,发挥新区丰富的农村和农业资源优势,加快推动城镇化和农业化同步发展,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对应产业类别,重点发展生态立体农业、休闲观光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。
到2020年底,都市农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,2025年达到55亿元。
四大特色经济
自贸经济
发挥自贸平台功能优势,以四大实体自贸功能区为承载,结合各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,加快六大千亿级产业与自贸区建设深度融合,推动产业协作与区域联动发展,探索自贸经济发展新模式,凸显西咸开放型经济特色,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高地。
平台经济
依托六大千亿级产业,构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产业发展平台(工业互联网平台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、“三个经济”创新平台、能源交易中心平台),通过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,推动产业聚集与融合,打造产业集群,创新经济形态,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数字经济
深入推进光网西安、无线西安和物联西安建设,发挥沣东自贸产业园省级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区的带动作用,以创建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区为目标,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托,以“数字经济+”为抓手,推动数字经济与六大千亿级产业相融合,激发新业态、新模式持续涌现,实现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头部经济
以行业内具有绝对话语权的头部企业为核心,发挥头部效应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,推动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生态圈的新经济形态。
六大重点工程
制度创新工程
充分发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、中国(陕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、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多重创新赋能优势,重点围绕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,做好制度创新、产业政策创新,构建西咸新区产业创新体系,降低企业交易成本,推动产业快速发展。
主体培育工程
强化企业的产业主体地位,以招商引资、创业创新和孵化培育为抓手,通过龙头企业招大引强、存量企业扶持壮大和创新企业孵化培育,进一步壮大企业主体群落,构建产业主体生态网络,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。
平台搭建工程
发挥西咸新区及大西安科教资源和区位优势,依托重点企业、重大项目、产业载体等,构建科技创新、公共服务和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,促进产业“横向联合+纵向整合”一体化发展。
产业升级工程
以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重点开展产业体系重建、空间布局调整和存量企业转型,推动空间结构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传统企业转型升级,加快产业向高端、高质、高新发展迈进。
载体建设工程
按照专业化聚集、园区化承载、集群化推进思路,布局建设一批特色小镇、产业化园区(基地)和专业综合体,推进产业空间集聚,构建分工明确、特色突出、功能完善的产业载体体系。
环境营造工程
以推动招商引资、服务产业发展为目的,加快西咸新区整体环境的优化升级,重点聚焦优化营商环境、提升生态宜居环境和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等“三个环境”建设,构建国际一流产业发展生态体系。